新京报:监控地下水污染还应再快一点儿

2013年02月25日02:39  新京报 微博

  ■ 社论

  政府部门有责任满足民众的知情权,并和社会在治污中形成合力。希望,地下水监测提速,并像发布PM2.5数据那样,实时发布水质数据。

  据《新京报》报道,日前山东潍坊被疑有企业往深层地下排污的消息,引发了公众对地下水现状的关注和忧虑。2011年,国土资源部发布200个城市地下水质监测情况,“较差—极差”水质比例55%,并且与一年前比,15.2%的监测点水质在变差。按环保部等部门制定的规划,到2020年,对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实现全面监控。

  地下水在今年春节之后终于“摊上大事儿”,由于爆料的人越来越多,参与调查的媒体越来越多,地下水污染的状况更清晰地“浮上了水面”。

  形势不容乐观。在全国655个城市中,400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,约占城市总数的61%。地下水受污染,意味着民众的饮用水安全遭受到了重大的威胁。有些村庄甚至成为“癌症村”或者“疑难杂症村”,村民用生命承受了地下水遭受污染的代价。

  按照2011年环保部、国土部与水利部联合公布的《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》,到2020年对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实现全面监控,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基本建成。这样的工作节奏,似乎有些赶不上水质变坏的速度。监控防治地下水污染,速度还应再快一点儿。

  首先,是加快对污染源的调查。地下水被污染,主要原因是地表水被污染。中国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,地表水就迅速进入高污染的状态。而这些污染物的持续累积,最后都慢慢地下渗到了地下。过去有关部门偏重于关注大型工业排放源,但可能忽视了小企业、小作坊,更忽视了生活污水、农药化肥等日夜不停地往地下“排毒”。今后对污染源的调查,应该更加全面。

  其次,地下水的调查、监控数据应更及时详细对外发布。1997年之后,国土资源部一直在做地下水的评价,2011年发布了200余城市的水质监测公告,但具体到各个城市的地下水状况如何,公众并不知情。今后,有关部门能否详细公布监测数据?

  近来不断传出的网友爆料和媒体监督,实际上说明随着公民社会的发育,民众对所处环境的各种基本信息更加关注,也更加重视自己的权益。政府部门有责任满足民众的知情权,并和社会在治污中形成合力。

  过去一两年,在各方面的推动下,空气污染的监控治理提速,尤其是很多城市在公布空气污染数据上,取得了长足的进步。因为这些数据的实时发布,治理的共识得以在社会进一步达成。对地下水污染,当前最需要做的,也是加快各项监控和数据发布的步伐。

  2012年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介绍,已开展工作和将要开展的工作之一,是“建设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”。民众对地下水污染焦虑已久,希望有关部门地下水监测提速,并像发布PM2.5数据那样,实时发布数据。

(原标题:监控地下水污染还应再快一点儿)

分享到:
猜你喜欢

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
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  • 新闻中铁隧道逾百名员工打砸抢烧云南村庄
  • 体育欧联-切尔西绝杀惊险晋级 国米总分5-0
  • 娱乐郭晶晶素颜护肚显孕味 霍启刚护航(图)
  • 财经酒鬼酒塑化剂余波未平获省长质量奖遭疑
  • 科技谷歌发布高端触屏笔记本拟与苹果竞争
  • 博客北电艺考明星脸(图) 台湾看病经历(图)
  • 读书揭秘:民国被搅乱的春节吃不上汤圆
  • 教育吐槽90后女生恋爱起步价 你拖后腿了吗?
  • 育儿手掌大早产儿挑战极限已存活11天(图)